外国人在中国深夜出门真的安全吗?
这是有个美国网友在国外有名的网站上提了出的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回复他一下,不安全,真的不安全-因为太容易长胖了!
而面对这个问题,各国网友也纷纷发表了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英国网友分享道,“我在深圳住了4年,经常在凌晨两点,演出结束后走路回家街道灯火明亮,小吃摊还开着,我唯一担心的是,能不能打到车。
我是1米9的金发男,从没觉得被恶意地盯着,反而常常被拉去合影。跟南伦敦老家比,这里就像平行宇宙。😅😅😅
许多在华外国人或许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中国城市夜晚的安全程度让不少来自欧美国家的人感到惊讶,中国主要城市晚间22点至早上6点期间,每10万人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仅为0.87起与纽约的4.22起、伦敦的3.8起相比,低出不少。😁😁😁😁
深圳连续三年处于中国最安全城市行列,天网系统覆盖了98%的公共区域,这份安全感可不是一下子就有,深圳警方的智能警务系统整合了超50万个高清摄像头,依靠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能实时监控异常行为,在商业区,每200米就有警务服务站,并且配备有全天候值班的警力。
一位加拿大网友说道:“在上海六年,最大的变化便是我的警惕性有所降低。以前在多伦多,酒吧打烊后需快速奔跑去赶末班车,躲避变态之人。
而在上海这边,凌晨三点时戴着耳机、拿着手机走回家,唯一的威胁就是收摊阿姨打折售卖麻辣小龙虾"😎😎😎😎
上海的安全治理有其独特之处,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便利店网络,这些24小时营业的店铺,不仅是城市生活的灯塔,更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安全网络。据统计2025年上海平均每500米就有2家便利店,其中90%都安装了与110联动的报警装置。
来自南非的网友对比更加强烈:"在广州我常凌晨两点穿着拖鞋戴耳机走回家。在约翰内斯堡,晚上九点以后,出门前一定要先看看新闻,仔细了解一下到底是哪个街区刚刚发生了枪击事件。
广州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夜间抢劫案件同比下降62%,扒窃案件下降55%,这种变化得益于广州所推行的智慧新警务系统通过大数据来分析犯罪热点,从而实现精准布警。😊😊😊😊
一位西班牙女生说道:“我身高5英尺2英寸,是独行女生。在多伦多的时候,每次离开夜店,我都带着哨子,还能实时共享位置。
而在成都,凌晨两点醉醺醺地走出酒吧,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忘了害怕究竟是啥感觉。
根据联合国妇女署在2024年底所发布的《全球城市女性夜间安全指数》,他们将22座大城市置于同一起跑线上,结果成都以134分钟的心理安全时长,成功夺得冠军,其时长比第二名东京还要多出36分钟。🤔🤔🤔
而成都市公安局2024年11月通报,已组建220支“夜鹰”巡逻队,重点时段22:00-05:00对酒吧街、地铁口、网红打卡点进行高密度步巡+车巡。
其实中国城市的安全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密集的监控网络;但更为重要的是背后的人性化执法;其次是发达的公共交通,即便在深夜也有可靠的出行选择;再者是浓厚的社区氛围,邻里守望相助这一传统,在现代城市中依然得以延续。😀😀😀😀
2025年的一项跨国调查表明,在中国居住满一年及以上的外国人里,有92%的人表示跟自己的国家比起来更乐意在晚上出门。难道都是吃货附体?
如果喜欢,记得点个关注,点个赞,万分感谢🙏
富华优配-在线配资炒股平台-场外配资网站-股票配资导航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